2011年10月4日星期二

「佛學就像幽靈,有很多人在談論,卻沒有多少人真正接觸過」——《佛陀的啟示》 (一)

本作的網上版本(中文版)︰
佛陀的啟示-羅侯羅‧化普樂

卻說本乞丐於上星期文章提及到中學那位物理教師對佛學甚有研究,也樂於向本乞丐談及佛學的東西,奈何本乞丐對佛學毫無認識,因此物理教師只好把一本由Ven. Walpola Sri Rahula所寫的佛學入門經典著作" What the Buddha Taught"(中譯《佛陀的啟示》)贈予本乞丐,並叫本乞丐替本作寫一份閱讀報告。本乞丐這幾年來習慣寫網誌,對於這要求當然沒有問題。不過這本著作帶給本乞丐的意外,還真的不少,因此本乞丐只好把這作品的閱讀報告分成幾次來寫,以免浪費了這部著作。

一、《佛教的宗教態度》
相信不少人在認真接觸佛教前,都認定佛教是一們「宗教」。不過根據本作作者的觀點,本乞丐相信佛教跟中國的道教有點相似,就是兩者本身的基礎並不是在於信仰,而在於尋求「真理」。只是大眾中永遠只有少數人對「真理」的尋求感到興趣,有部分這兩家學說的人,為了使自己的思想更受大眾接受,所以才弄出各種崇拜,為這兩派學說增添不少宗教的味道。

本乞丐也有幸接觸過儒家、基督和道家思想,這不免讓本乞丐把它們跟佛學一起拿來比較。本乞丐覺得,儒家和基督的思想所著重的,主要是外在行為的規範,即希望以教條式的禮法,藉規範人的外在行為以引導人心走向特定路途,以達至教化人心的目標。相反,佛學與道家思想則以思考為主,以追求內在心靈的發展,藉以引導人心的思想至特定方向,然後再希望以思想引導行動。

根據本乞丐前述的觀點,如果以武功用語來論述,本乞丐不禁覺得儒家和基督可說是外功,任何人肯努力的話,總能練出一點樣子出來,但其極限也很明顯;佛家與道家則為內功,沒有一定天份的人,是不可能練出甚麼成績出來,但一旦練成便能夠有很大的成就。

至於這兩派的問題,《論語》中提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數千年前已經論述得相當清楚。儒家和基督的教條由於不能因時制宜,不少都經不起嚴謹的推理,因此當中不少支持者只能逃避不去思考其矛盾,結果便會迷惑而不知其所以,更有甚者運用其欠缺哲理支持的缺陷,運用這兩派的教條蠱惑人心。相較起來,道家和佛家雖然兩者均有其強大的哲理辯證,然而卻由於欠缺指導的行動,令到不少欠缺生活經驗的人,很難從這兩種思想中得知何謂「真理」,因而令到不少入門者感到疲憊。尤其是佛家是一門非常個人化的學說,是要求修道者自行領悟何謂適合自己的「真理」,這更是對一些欠缺己見的人更大的挑戰,而佛教經典之所以那麼多,甚至有部分人認為這些佛教經典不時自相矛盾,本乞丐相信這便是原因。幸好佛陀還是鼓勵他的學生,多去親身感受那些自己不確定的東西,才能更接近「真理」,於這一方面而言,本乞丐倒覺得佛學是這四派思想中,最接近「學思並重」的學派。

佛學相較其他學說,最大的獨特之處為其包容性。即使如道家這類要求思想自由的學說,也不免對其他學說產生排他性。佛學中佛陀對其他宗教的態度,也就是覺得只要那是能引導自己接近「真理」的話,便要接受。然而正如本乞丐先前所說,佛學認為對每一個人來說,「真理」都是有所不同,所以到最後也只能靠自己的判斷,認定哪些思想才算是可取的。

二、《四聖諦之苦諦》
接下來便說一下所謂的「苦諦」(दुक्ख)。一眼看上去,便會覺得這個字眼是頗為負面的,也令很多人以為佛學是悲觀的。不過現實上根據佛陀的說法,「苦諦」所指的並不單指是受苦受難,也包括了無常。

佛家學說認為人生是無常的,所以不論是受苦受難也好,還是春風得意的時候,都是不能長久的。當人受苦受難時,自然會感到苦惱,不過當人春風得意時,也會於未來因為失去這快樂而感到痛苦的一天。唯有參透人生欲樂的對象與欲樂的享受、欲樂的惡果、危險和其它不如意處及從欲樂得解脫,才能夠完全了解感官享受的欲求。雖然明白到人生無常,但也不能因此產生嗔和恨,因為這會令到自己難以以最佳狀態解決問題。相反更要以堅忍、睿智、決心與精進等美好的特質,解決各種苦難難題。

從這一點看來,佛家這部分的學說,跟道家提及「道可道,非常道」有其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是明白提出世間萬物不定的定理,也提出不應沉迷於不定的快樂中,反而要學會了解萬物不定的定律,從快樂和痛苦不斷的輪迴中解脫。

附錄︰小處點評
「鬘童子,如果有人說『我不要在世尊座下修習梵行,除非他為我解釋這些問題』,此人還沒有得到如來的答案時就要死掉了。鬘童子,假如有一個人被毒箭所傷,他的親友帶他去看外科醫生。假使當時那人說:我不願意把這箭拔出來,要到我知道是誰射我的;他是剎帝利種(武士)、婆羅門種(宗教師)、吠舍種(農商),還是首陀種(賤民);他的姓名與氏族;他是高、是矮,還是中等身材;他的膚色是黑、是棕,還是金黃色;他來自那一城市鄉鎮。我不願取出此箭,除非我知到我是被什麼弓所射中,弓弦是什麼樣的;那一型的箭;箭羽是那一種羽毛的;箭簇又是什麼材料所製......。鬘童子,這人必當死亡,而不得聞知這些答案。鬘童子,如果有人說『我不要在世尊座下修習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恆等問題』,此人還未得知如來的答案,就已告死亡了。」
乞丐點評︰從這故事中,佛陀不單充滿智慧,也富有幽默感。佛陀也說過,參透佛學之人是應該心存喜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