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論「不論宗教」

一個不小心,便把《乞丐論》的分類荒廢了超過三年,並不是因為本乞丐忘記了這個分類,而是這個分類的文章不易寫。其實本分類的題目要找的可以有一堆,可是要寫得令本乞丐滿意還是有一定難度。最近跟中三時曾經教導本乞丐物理的老師討論各家思想時,不期然便提出了上述題目。物理老師非常喜歡談論宗教,可是本乞丐近期對這方面卻是堅決不發表任何意見。於是物理老師便問及本乞丐為甚麼要「不論宗教」,當時本乞丐真的很難立即跟物理老師交代,所以只好在這裡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來解釋本乞丐「不論宗教」的主因。

自小便聽信「真理越辯越明」的本乞丐,於看過不少網上討論區的罵戰,加上稍為接觸心理學過後,才明白到這句東西是有前題的。要說這個前題前,先提及一下心理學上其中一派學說對人類辯論時心理的描述。有部分心理學專家認為,人類大都是「感情下決定,理智找理由」。相信不少讀者一看到這一點,便會希望反駁本乞丐。本乞丐也不是一個聽到甚麼便信甚麼的人,但他們提出大選辯論很多時對於參選人的鐵票沒有影響,即使某一方的表現相當差,絕大部分的長期支持者都不會改變他們的立場,便令到本乞丐有所動搖了。

事實上本乞丐看到不少論壇上的罵戰,很多時雙方一開始都是以事論事,不過到後來討論都是會出現其中一方作出人身攻擊或挑剔對方跟討論主題無關重要的錯處,令到討論方向出現偏差,繼而演變為罵戰。那所謂的「真理」不單不能辨明,更甚者正反雙方往往由一開始的開明,變為固執己見,反而對正反雙方的思想有害無益。本乞丐相信這便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防衛機制,當一個人感情上所堅信的信念被人批評時,他便會不惜一切去以理智找到各種理由去防衛這個信念,直到理智再努力也找不到任何理由來防衛時,人類便會逃避那些客觀問題,轉而作出人身攻擊,以惹怒對方令對方出錯,結果正反雙方也會走進死胡同。

當然,本乞丐相信總會有人能較為理智地面對問題,不過也要明白人類終究是有限制的,這不單是在物理上的限制,更是體現在心理上的。人類沒有感情的推動,幾乎沒有行動的動力,但人類的感情也會為人帶來限制,令人不能與時並進。始終人類的社會在人類出現這些年來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但人類的心理於這些年來變化真的不多,直到現在看回先秦時代的哲學著作,還是能讓現代人能心有戚戚焉。與其說先秦時代的哲學歷久常新,倒不如說人類的心理跟不上物質進步的步伐。「江山易改,品性難易」直到現在大部分情況下還算是正確的。

所以本乞丐也就為自己定下一個限制,就是客觀的東西才有討論的價值,因為客觀的東西有物理上的限制,所以能夠有對錯之分。如果是討論主觀的東西,也便是兩人討論自己的感情哪一個才是正確,相信不用本乞丐多說,就算你討論一萬年都不可能討論出甚麼來。不過這樣說起來,本乞丐為自己設下限制的理由,其實到最後也是出於感情,那豈不是自相矛盾?本乞丐因此便在本段一開始表明,只要牽涉到個人感情的東西,便一概不予討論,本乞丐也就不用再交代甚麼了,真好!

「宗教」的主旨其實說到最後,還是一個「信」字。「信」是一種個人感情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宗教」所指的「信」,是要把自己與「宗教」同化,把「宗教」看作心靈支柱。因此當一個人嘗試否定某一個人的「宗教」時,從心理學上來說跟否定他整個人是毫無分別的。如果到了這一個地步,本乞丐相信沒有人會接受到自己的心靈支柱被推翻,所以可想而知,這場辯論是多麼沒有意義。

其實很多時,那些反對某些「宗教」的人,所攻擊的都是「宗教」附帶的「哲學」,而不是「宗教」的本身。「哲學」本身有其可以討論的條件,因為「哲學」能以邏輯證偽,但很多人似乎沒有留意到「宗教」是不能被證偽的!正如本乞丐前段提及「宗教」是個人感情的選擇,爭執個人感情的對錯本來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看到不少人以各種手法希望以各種手法希望證偽「宗教」,本乞丐雖然尊重他們的言論自由,但要本乞丐參與那麼沒有意義的行為,又真的很難讓本乞丐接受……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一個人對自己完全沒有個人感情包括在內的題目作出討論,是很難叫那個人提得起興趣討論。這樣看來,這個矛盾還真的令本乞丐感到諷刺,也不難理解本乞丐最近為甚麼幾乎沒有寫過多少時事評論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