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

既「順物自然」,何以「緣督以為經」?

中學時期看過《人性的弱點》,當中提及人與生俱來,便有「成為偉人的慾望」。或者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渴求為人重視。

這可是千真萬確的真理,一直以來,人類的歷史,甚至身邊所發生的事,都一直要我們牢記著這一點。為了使自己為人重視,人們用盡自己畢生之力。有些人成為了國家統治者,指揮天下,期望創造大業;有些人努力工作,賺取金錢;有些人著書立說,期望能夠成為精神領袖等等。

雖然表面上看來,歷史上稱職的國家統治者很少,更多的是暴君和昏君,結果令到國家民不聊生;努力工作的人大部分都只能為金錢出賣自己的時間替別人完成理想,付出的金錢很多時都只能換來虛榮;著書之人也鮮有能流傳後世,甚至連作者自己也不能維持自己的生計,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由於這個「成為偉人的慾望」,人類不自覺間,令到社會不斷改變。至於是否有進步,本乞丐也不能肯定。

最近本乞丐看了一下《道德經》和《莊子.內篇》,《道德經》所說的主要是政治思想,《莊子.內篇》中除了《應帝王》之外,主要是提及個人精神思想。稍為了解道家思想的人,都應該明白到道家是一門消極思想。沒錯,身為一個事業得意的人,是沒有甚麼理由追隨莊子的思想。

莊周是一個悲劇人物,他內心一方面極度嚮往精神自由,但另一方面於《莊子》中,卻不斷的看到莊子的一些執著。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齊物論》中一方面齊同萬物,另一方面於《養生主》看到庖丁如何「緣督以為經」,於《德充符》看到申徒嘉如何訓斥公孫僑。或許這就是逃避,莊周由於現實生活中不得意,他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因此最後他只能於精神上,否定成敗是非,才能令自己安心。《莊子》之所以經常出現孔丘、顏回,說不定也只是希望以此跟當時最盛行的儒家學說扯上一點關係,令自己的學說稍為受人重視而已……

差一點忘記了,生物最基本的天性就是「貪生怕死」。莊周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後來由於在道家學說上有點名聲,而被楚威王邀請成為相國時,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也斷然拒絕。莊周一方面心懷大志,另一方面也拒絕身居要位,這正是莊周於「養生」和「成為偉人的慾望」中,選擇了「養生」。

問題是,「成為偉人的慾望」可是任何人都有的東西,不是說沒有便沒有的,所以莊周也就提出「緣督以為經」之說,主張為善不能令自己有名聲,更要順應自然,便能令自己更長壽。最後更以精神自由來麻醉自己,希望以此來忘掉自己的大志。

不過正如《道德經》中提及︰「六親不和有考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如果莊周真的是精神自由,何必強調所謂的「無待」?再者,歷史告訴大家,人之所以長壽,並不是人們「順物自然」,而是人類違背天意,使人有能力戰勝病魔,因而日益長壽。

結果到最後,莊周提出的思想,並不能「養生」,甚至所謂的「無待」也不是「順物自然」。當然,本乞丐相信,莊周他自己也是知道的,只是如果不堅持這個思想,也就沒有甚麼能剩下來了……

其實再細心一想,放眼現在,人的心理於這數千年內,真的沒有甚麼改變……

2 則留言:

  1. 向者閱畢全文,有感而發
    足下可知博奕論不?此說以天下物事皆可歸為正和,零和,負和。而據黃老之道,仕途名利不異賭博。世道中人,雖知仕途艱險,亦投身其中,樂此不疲;譬諸賭博,則如世間賭徒,恆周旋賭局而不歸。懷道之流,則知其性,或略有輸贏,惟終必負;賭博譬之,則如深明博奕之理者,知賭局負和之性,無意其中,以免招損。
    僕以為,莊周遠仕途,非不知遇,乃知其性也。

    回覆刪除
  2. 個人的看法跟你有一點分別。

    《莊子》於《人間世》中提及︰「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莊周其實對當時的社會很不滿的。他的確是為了保全自己生命,而遠離官場。

    不過莊周卻很矛盾的寫下《應帝王》,顯示是希望令到現在的社會有所改善。而且《莊子.內篇》中,處處流露出一種不為社會接受的鬱鬱不得志之情。尤其是當比較《道德經》當中的遣詞用字,莊周的所謂的「無待」,對比起老聃的「以萬物為芻狗」,還是不夠放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