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經常有上網留意別人動漫意見的人,必定會看過這一個詞語︰「神作」。
所謂的「神作」,本乞丐便姑且定義為「一套亳無缺點,盡善盡美的作品」。當然,有很多人會不認同本乞丐的說法,不過就字面上的解釋,「神作」就是「神的作品」,甚至可以引伸為「只有神才可以完成的作品」。把一套作品稱為「神作」,自然是說該作品出色到能人所不能。本乞丐對這個詞語十分反感,原因並不是因為所謂的「神作」名不乎實,而是「神作」這個詞語意思太崇高,高到一個十分容易被濫用的地步。
首先,一套作品如何才能成為「神作」,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標準。你心目中的「神作」,和本乞丐心目中的「神作」,相差太遠。比如說是不久前的一套作品《AIR》,有不少的網友都讚許這套改篇動畫和原著中的感人情度不相伯仲,然而本乞丐以前的其中一名老師,卻稱這套動畫浪費了他7.5小時的生命。本乞丐不想在此評論《AIR》的優劣,本乞丐只是想藉此事例表明,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標準。介紹一套作品時,以「神作」這類崇高意思的詞語讚許一套作品,別人根本不會明白你在讚許作品的那一方面。是作畫?是劇本?是氣氛?是音樂?是題材?各人對「神作」都有不同的要求,說一套作品是「神作」對他人而言,根本沒有任何資訊價值的。
而且,「神作」意思太崇高,極容易令其他未接觸作品的人有錯誤的期望。以本乞丐定義,「一套亳無缺點,盡善盡美的作品」才可稱為「神作」。然而,現實根本不可能有「一套亳無缺點,盡善盡美的作品」。再舉一個例子吧,《BLOOD+》有不少人都會批評作品節奏太慢,不過《BLOOD+》也因為其慢的節奏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氣氛,為不少觀眾所喜愛。一套作品的缺點,往往就是其優點。而一套作品的優點,也可以成為一套作品的缺點。正如不少人讚許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但對於缺乏相關觀賞能力的大眾而言,這只會令到他們「消化不良」的。當然,這個讚許最後的結果大都是令未接觸該作品有錯誤的期望,之後便會失望,繼而對作品產生反感。可憐的是,一群作品愛好者本來以為以「神作」一詞作讚許,可以令未接觸作品的人成為他們的成員,反而製造更多的敵人,唉!
本乞丐向來主張,若果要推薦一部作品,便應詳細說明各方面的優缺點,讓一些未接觸該作品的人有一些心理準備,盡可能不要讓他們失望。有時稍為貶低一下作品,甚至可以令未接觸過作品的人因而有喜出望外的感受。與其要讓別人有過高的期望,不如讓別人有意料之外的收獲。畢竟推薦作品的你,目標是多一位同好吧。少一些神作,多一些謙卑,始終是一件好事來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